甘雨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甘雨书屋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七十四章 蓝田生美玉,大乔藏何夕?

第七十四章 蓝田生美玉,大乔藏何夕?

        ——『秦弩的造价这么高么?』

        这就涉及到关麟的知识盲区。

        他并没有特别去留意粮食与镔铁的兑换比例。

        当然…

        且不说这个时期,在后世,一把九五式步枪的造价大概五千元左右,而一把符合军用的顶级弓弩的造价高达五万元。

        也正是因此,弓弩这种装备只在特种部队或者武警等特殊部门使用。

        只不过,这是后世的价格。

        可听黄承彦的意思,哪怕是秦汉时期…秦弩的造价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要知道,十万斛粮食,都足够一万人的军队吃上小半年了。

        关麟疑惑的问黄承彦:“老黄,你不是唬我吧?秦弩有这么贵?”

        黄承彦当即起身,回屋中取出一柄蹶张弩,他指着箭簇,“看到没,单单这个簇首的制造工艺就极其复杂!莫说材料,单单工序上,一个工匠忙一天也做不出几枚。”

        关麟注意到,黄承彦做出的这个“样品”几乎与他绘制的图纸完美复刻。

        箭簇由簇首和铤组成,“簇首”呈三棱柱形,“铤”则呈圆柱形。

        关麟知道这样的设计,符合了力学,使得导向与杀伤力无限的扩张,自然制造起来,难度更大。

        而最复杂的当属刃身遍布的那细致而又分布有序的磨痕,这种设计,不亚于枪矛兵刃上所带的“倒刺”与“血槽”,是给敌人放血用的。

        而这等打磨工艺,无疑更为秦弩的制造增添了不少困难。

        除了箭簇,黄承彦又指出许多处。

        从弩臂到牙,到弦,到匣,再到护手,为了能使“张力”破百斤,能使得射程更远,射速更快,每一道工序的制作难度都极其考究。

        还有那材料…

        一如春秋战国时期那郑国的刀,宋国的秤,鲁国的匕首,吴越的剑,这些之所以闻名于世,除了那精湛的技艺外,材料的选取更是重中之重。

        秦弩也一样…

        黄承彦随便说了几个材料,关麟的心中已经波涛汹涌,而这股波涛归纳起来就一个字——“贵”!

        ——太贵了!

        这种贵,让关麟有一种,秦弩这玩意,他是不是玩不起的感觉!

        黄承彦的话还在继续,“何况秦弩的弩矢用的是青铜铸造,可现在用青铜铸造的箭簇,便是寻常的甲都破不了,必须改改…”

        “那用上好的镔铁?”关麟脱口而出。

        “铁也不行!”黄承彦十分肯定,“必须得用百炼钢!”

        讲到这儿,他顿了一下,“按照咱们的构想,这万弩齐发,是要顷刻间摧毁敌人军阵的,如此算来,那寻常的铁器穿透不了盾甲,对骑兵或许有些威胁,但对步兵威胁不大,必须改用百炼钢!”

        懂了,关麟总算是明白了,这才是最贵的。

        要知道,百炼钢是在西汉晚期出现的“炒钢”技术下诞生的。

        简单点说,就是将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

        当然,说是这么说,真正的实操起来,难度极大,对淬火的技术要求极高。

        史书中有记载的,也仅有曹操曾命人制作“百辟刀”五枚,除自己佩戴外还赏赐诸子,曹植作赋描述制刀的场景,曰:“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

        这便是曹军阵营少有的百炼钢刀!

        刘备也制造过“蜀八剑”,命人采金牛山铁白炼锻造而成,长三尺六寸,一把刘备自己佩带,剩下七把赐给刘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佩带。

        剑上铭文均由诸葛亮书写!

        这也是采用的百炼钢的技艺。

        至于孙权,晋·崔豹《古今注》记载:“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此六剑亦是百炼钢制成…

        不比魏晋时灌钢法盛行,汉末百炼钢虽然出现,但因为对淬火的技艺要求的甚高,能制成百炼钢者寥寥无几。

        当然,关麟不会怀疑黄承彦的本事,这老头在百工奇巧上精湛的很,区区淬火难不到他!

        关麟唯一在意的是钱…

        试想一下,一万秦弩,均用百炼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极品美女老婆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暴君当道:满朝奸臣扛不住了 大魏锦衣千岁 盛京小仵作 大秦:我靠读书入圣,开局召唤大雪龙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