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提前这件事是真的,那其他的事情即便未必是全部的事实,必然也是大差不离。
在听完韩褒的讲述后,李泰心里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不再像之前那样态度强硬、有恃无恐。
之前他是认定玉璧之战必然会在下半年发生,届时宇文泰必然难以针对陇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韩褒等人的到来也验证了他的想法,霸府连偷家这种不体面的事情都做出来,可见是真的对陇右缺乏正面用强的底气和准备。
所以李泰觉得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只要拖到高欢出兵,那对陇右、对独孤信而言就是一个机会,再加上他已经铺垫出的一个人事底子,一定会让接下来的局面往更好处发展。
但玉璧之战可不是什么孤立的剧情任务,只要时间线推到了就必然会发生,它发生的可能会早一些,也可能会晚一些,甚至某棵老梨树得了马上风、干脆就没了这么一回事。
无论是发生哪一种情况,对陇右而言自然都是非常不利的。菠
宇文泰眼下已经开始在关内召集诸州人马了,但高欢的动员令却还没有下达,在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这一违反之前几年常规的行动所产生的压力,自然就需要由同样局势大变的陇右来承担了。
但凭一个陇右独孤信,或还不值得宇文泰提前几个月的时间来招聚大军加以威慑,可若再加上一个柔然或将来寇的因素,再加上老对手东魏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那就值得宇文泰提前数月将大军召集起来了。
反正如果李泰是高欢的话,如果见到西魏当下是这样一个局面,那他就不会急着进攻,留在晋阳喝着小酒看着戏可比大军来到玉璧干蹭进不去爽多了。
至于说自感命不久矣一定要发动进攻,那也是想多了。首先高欢压根就不是一个一定要追求正面战场胜利的人,玩阴的他比谁都阴。其次他都能感觉到命不久矣了,就古代这医疗条件还着急忙慌率领大军出征,是担心死在晋阳的话黑獭分不到他太多遗产吗?
所以说李泰也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因果关系给忽略了,因为陇右问题能够妥善解决,所以西魏整体才能以相对统一的面貌去面对玉璧之战并充分利用后续一系列的机会,而不是因为玉璧之战的发生就能让宇文泰顾此失彼的放弃各种权益,容忍内部山头。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李泰也不由得感慨,这高欢只有对宇文泰才是真的,哪怕是身死这一刻也要把重大的历史机遇留给宇文泰,连亲儿子所得都大有不及。
李泰的确是做了不少的准备,甚至把宇文泰派来偷家的一群人都给摁在了这里,可他如果要做的过分的话,可能就得跟老丈人一起在这里被一窝给端了,大概率会重走一遍侯莫陈悦的老路。菠
他终究入陇时间太短,所做的这一切终究也只是让独孤信在接下来的交涉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并非可以借此割据一方的资本。